- UID
- 861954
- 阅读权限
- 10
- 精华
- 主题
- 帖子
- 积分
- 100
- 论坛币
- Zeny
- HP
-
- SP
-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赞
25
- 关注帖主
- 人
- 关注别人
- 人
|
发表于 2022-7-7 13:19:03
|阅读模式
TFhMRUU=47CDS3
本帖最后由 10556706 于 2022-7-27 10:35 编辑
论坛里的确也有历史板块,但是是三国相关的。我想谈论的范围更广,不仅仅包括三国,因此不方便发到那个板块。暂且借用一下水聊区,望版主见谅,希望可以通过审核成功发出来吧。
涉及到的国家很多,历史跨度很大,预测本帖正文会很长。以后的更新不会在顶楼,会在楼下回帖发布。每周更新一部分。各位可以点击“只看该作者”进行追更。
啊,不过不管怎么说,我只是一个纯粹的历史爱好者。感想都很随便。感想都只能代表我本人的想法,不能代表其他人。
开始吧。
【中国篇】
商纣王 帝辛
或许大家对他的名字更熟悉,“帝辛”。我在很早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名字,中国的书里都把他作为昏君、暴君来去描述,但是我看着,却察觉到了其意欲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触碰到了既得利益群体,故而失败。所有的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成功与失败都不过一线之隔,如何改变既得利益群体,这是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的关键,也是成功与否的开关。帝辛的失败,其实更多的是时代的悲哀——那个时代,还不适应这种超前的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啊。(王莽也是,戈尔巴乔夫其实也是,这些后面讲)普通人能够接触到那些学术刊物是在什么时候呢?那个时代哪怕是在欧美,这种学术的隔阂都只会更加严重。人与人之间的阶级隔阂,“阶级”——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词汇,一般人都很难察觉到,甚至有可能会误用。总会有些人拿这个词去做什么励志鸡汤,这都是什么啊,商业资本刻意将这个词汇污名化、误解化,造成了人民大众对于“跨越阶级”难度的妄想。在现在这个信息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的时代,大家都会有这种奇怪的妄想——那就更别提更早、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了。
这么早的朝代,有多少具有实际意义的史料呢?不是吹捧,也不是贬低,能够记载着他实际上做了什么的史料,有多少呢?
现在有些相信何新的伪史论的人,就是因为欧洲缺乏像中国这样系统的史料可以记录历史。但是能够相信商朝的,能够相信“商纣王”帝辛是昏君的人,他们所能够依据的所谓“史料”,和欧洲的“传说”、“史诗”真实(xing)又能够相差多少呢?
吴王 夫差
中国成语“卧薪尝胆”的第二主角。
我最早喜欢上这个人,是在看了2007年陈道明主演的《卧薪尝胆》电视剧之后。我喜欢这部电视剧里的CP:夫差X勾践。作为一名腐女——是的,拥有洁癖的腐女。我所选择的节目,基本上都是卖腐的,或者干脆就是直接讲同(xing)恋的。我是腐女,同时也是百合,我的身份很复杂,不过在此处不是主要问题,就先不说了。
夫差和勾践的关系,正是一种复仇与反复仇的关系。勾践要复仇夫差,但是夫差也要复仇勾践。这是一种奇妙的相对关系。尽管中国一贯以来都在赞美勾践“卧薪尝胆”的那种艰辛,但是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夫差的愤怒。公元前496年,阖闾攻越,战于欈李(今浙江嘉兴西南),越军采取偷袭战术,阖闾中箭,伤脚大拇指,伤重不治,终而身亡。夫差的父亲正是阖闾。
电视剧里的夫差,自大狂妄,但却遵守诺言,他奉行阳光政策,明周礼。宣战一定先下战书。轻智谋。倾其一切换来霸主的虚名。一直到被勾践围困姑苏台还在幻想勾践能和他当初一样,保留他的国家。奢好争斗,却疏于争斗。是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角色,是春秋时期“战之礼”的奉行者。春秋时期有所谓“战之礼”,出兵时,两军相遇,鸣鼓三响,正面应对。这在当时大家都看来是“正确的”战争方式。
但是,那时候越军却通过“可耻的”偷袭战术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了他的父亲。这在夫差看来,是极为沉重的耻辱。于是夫差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将吴国建设强大。勾践或许是做贼心虚,担心夫差攻打自己,就先发制人,企图先行取得胜利。当然,最后的结果,夫椒之战,越国败了,勾践不得不去当了俘虏。
其实伍子胥和夫差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们同时都面对了杀父之仇,伍子胥甚至还掘墓鞭尸,将仇人灰飞烟灭。可以说,其实伍子胥更狠。夫差反而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妇人之仁。比如说夫差并没有杀勾践,他在很多方面秉持着春秋时期特有的君子风度,复仇反而不彻底,这就直接酿成灾难。
或许勾践最后还是尊敬他的吧,在他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后,以伯候之礼厚葬。
西燕 慕容冲
“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凤皇凤皇,何不高飞还故乡?无故在此取灭亡?”
其实,我一开始,是不愿意相信这是古代的民谣的。这也太离谱了,怕不是哪本古风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小说里的言辞吧。但是后来我在正经的史书里找到了这样的话,这,居然是真的在当时流传过的吗?!凤皇这个词最早在苻坚那儿出现,是《晋书·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苻坚上》:“坚僣位五年,凤皇集于东阙,大赦其境内,百僚进位一级。”。
“初,坚之灭燕,冲姊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姊弟专宠,宫人莫进。长安歌之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咸惧为乱。王猛切谏,坚乃出冲。长安又谣曰:"凤皇凤皇止阿房。"坚以凤皇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以待之。冲小字凤皇,至是,终为坚贼,入止阿房城焉。”
姐弟共侍奉一人,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起,那就是汉哀帝刘欣与董贤姐弟,并且留下了“断袖”的典故。
在《晋书》里,苻坚的传记是相当神奇的了。在凤皇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苻坚大赦天下,并且对此有一评价“其向苍蝇乎?声状非常,吾固恶之。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其实我觉得这前后是有一定呼应的。
慕容冲是不知道苻坚当初对这件事的评价,苻坚也未必记得。但是或许这就是冥冥之间的命运,将两人联系起来。虽然有些唯心主义。
“儿皇帝” 石敬瑭
割土求援,对错谁论?
燕云十六州……就算不割出去,当时还有谁可以守得住这块地方?大家都称赞的明朝“天子守国门”,真的有用吗?当清兵都打到了家门口,朱由检上吊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披头散发,认错,最终换来了什么呢?是的,朱由检的名声在历代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之君里其实算是最好的——是的,清朝人其实对朱由检评价不错。
但是,怎么样了呢?
有些人说,就算不割让燕云十六州,多送钱财,也可以达到让契丹出兵的目的。这话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这么说应该是基于刘知远的“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的确,石敬瑭在这方面有些地方是做得太过了,比如说没必要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但是在当时,如果想要让契丹出兵,却仅仅以金钱贿赂,未免显得过于浅薄。在五代时期,契丹曾多次更改国号,犹如“辽”、“大契丹”、“大中央契丹”、“大辽”等,以及在此之前,契丹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尽忠自立为无上可汗。
大家都知道,在契丹自立为汗之前,少数民族有个共主,那就是“天可汗”李世民。而今契丹却自立为汗,其中之意,可想而知。
神册元年(916年),群臣为阿保机上尊号为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即辽太祖。
至此,契丹对中央之地的垂涎,由来已久。
由此,刘知远居然妄想仅以财帛之物赋予契丹主耶律德光,便可换来对方的出兵,未免想法过于天真。割地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仅仅钱财,待契丹出兵,击退后唐,他们会故意逗留在后晋不走。请神容易送神难,到时候……怕不是仅仅燕云十六州的事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