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54842
- 阅读权限
- 15
- 精华
- 主题
- 帖子
- 积分
- 131
- 论坛币
- Zeny
- HP
-
- SP
-
- 威望
- 点
- 魅力
- 点
- 赞
2
- 关注帖主
- 人
- 关注别人
- 人
|
发表于 2014-3-2 23:08:11
|阅读模式
SE9ZTlo=YIPR9
本帖最后由 瑾瑜少夜 于 2014-3-2 23:11 编辑
活动最后一发,依旧是老物,并且已经被我遗忘的差不多了。
大三时候古代文学作业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刚才仔细重新看了一遍应该没黑到谁,但是自认为语言幼稚没达到“深入分析”的程度于是分类是“历史八卦”,总体感觉上就类似于“我说三国志”这样不靠谱的产物。中间肯定夹杂了个人情感但是我保证我真的谁都没想黑也谁都没想吹,所以也许还算是比较客观的扒八卦吧。
内含注释和参考文献这些,我直接复制的,以上不能适应的话奇怪果断关掉,可以的话请继续向下拉。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
看到这首《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你想到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是三国那段英雄辈出的时期。没错,翻开三国群雄争霸的那一页,你首先想到的会是谁?诸葛亮?曹操?还是刘备关羽?为什么总是没有人记得那些年轻的英才俊杰?为什么很少有人记得他——周瑜。很多人会说,那样的小心眼,记得他作甚。但是我想说,我只想还原一个真正的周瑜,一个在那短暂年华中尽放光彩的周瑜。
公元175年,周瑜出生在庐江大户周家,周家世代汉公卿,祖父周景,伯父周忠都是汉太尉,父亲周异是洛阳令。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周瑜自幼就受到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资聪颖,被家里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公元190年,周瑜在舒城,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孙策。孙策是当时的诸侯孙坚的长子,资质过人,名声在外。这一年孙策追随讨伐董卓的父亲将家迁到了舒城,周瑜将周家的南大宅送给孙策居住。每日早上周瑜孙策都一起去大堂拜见各自的母亲,钱财不分彼此。这一年,周瑜十五岁,孙策比周瑜年长一月,二人结拜为金兰兄弟,史称“总角之交”。这一拜,改变了孙策,也改变了周瑜,在周瑜之后的二十年生命中,与孙策的情谊终生未变。
公元192年,孙坚战死,孙策为重新打下江东的基业离开了舒城。转年,周瑜去从父周尚所任地丹阳省亲,孙策东渡到历阳,派人来告知周瑜,周瑜带着自己的士兵来迎接孙策。孙策见到周瑜后非常高兴,说“吾得卿,谐也。”*2这句话奠定了日后将近十年的共事期间,二人君臣亦友的关系。次年,周瑜跟随得回父亲旧部的孙策进攻横江、当利,大胜。这一战开拓了江东的基业,也是周瑜在战场上第一次展露出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孙策一起开始了江东年轻俊杰的时代。
公元195年,在跟随孙策攻破了刘繇、薛礼,逼降了王朗之后,部队已经发展到了数万人,江东的雏形已经展现出来了。所以孙策让周瑜还镇丹阳,为自己的后方奠定基础。但是年底,袁术命袁胤取代周尚成了丹阳太守,于是周瑜和从父周尚回到了寿春。次年,袁术发现周瑜的才华,想要将周瑜收为自己的部将,周瑜看出袁术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不为明主,所以求为居巢长,打算借道东渡去投孙策。*3在居巢的这段日子,周瑜又认识了一个异常重要的人,鲁肃,并且从那时开始,就为日后和鲁肃的长期共事埋下了伏笔。*4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率鲁肃回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并且授予建威中郎将,与兵两千人,骑五十匹。*5那一年周瑜不过才是二十四岁的英俊青年,所以吴中皆呼他为“周郎”。周瑜少精意于音乐,即便是酒过三巡之后,乐曲有了错误,周瑜还是能精准的发现并且会不自主的回过头去看一眼,所以当时吴中有句民谣是“曲有误,周郎顾。”*6并且民间还有传说,许多女子乐师为搏周郎一顾,故意将曲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错,因此后来还有一首诗写道:“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7这就说明了当时周瑜英俊潇洒的气度,和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倜傥的才智。建安四年,由于周瑜在庐江的威信和声望非常好,所以领春谷长。后来,孙策打算攻打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攻破了皖城。当时皖城的桥公*8有两个国色天香的女儿,于是孙策周瑜同时迎娶二桥,传为当时英雄美人的一段佳话。*9之后孙策又进军寻阳攻破刘勋,讨伐了江夏,平定了豫章、庐陵,让周瑜在巴丘镇守。*10
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家客刺伤不治身亡,孙权接掌了吴中大事,成为了新的主君。周瑜在驻地接到消息后将兵赴丧,然后就留在了吴郡,以中护军的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辅佐年轻的孙权。*11
建安七年,曹操在打败袁绍之后愈发强盛,于是发下诏书命令孙权送孩子去做人质,孙权召集群臣议事,张昭、秦松犹豫不能决定。孙权是不想送人质的,于是将周瑜一人留下,在吴国太的面前,周瑜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汎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偪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兵犹火也,不戢将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12
一番陈词坚定了孙权的信念,所以没有送人质,也为后来的赤壁之战,东吴没有顾忌大胆决战打下了基础。同时,这一次的商议,让孙权更加倚重周瑜,并且就像兄弟一样的信任和尊重。*13
建安十一年,周瑜率领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斩杀了为首的将领,俘获了一万多人。江夏太守黄祖派遣部将邓龙带着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带领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攻入柴桑,活捉邓龙送到了吴郡。这场战役,周瑜还收服了一个对于东吴非常重要的武将——甘宁*14,后来为东吴破曹攻城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安十三年春天,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作为前部大督一同出战。孙权三次与黄祖交战,终于擒获了黄祖,报了杀父之仇。*15同年九月,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带领部将投降曹操,曹操不仅得到了荆州,还得到了数十万的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船、步兵。给孙权下战书说要会猎于大江之上,东吴众将都惊恐万分。孙权召集所有部下商议对策,然而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应该投降曹操才能有一条生路,*16但是孙权却并没有标明自己的态度。就在这个时候,周瑜站出来明确表明了要战的态度。周瑜说:
“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17
当时曹操号称有百万雄师,周瑜领兵打仗多年,深深明白就算没有百万,也有几十万的敌人,但是却仍然掷地有声的说出这段话,并且只要三万人就能打败曹操大军,这样的自信与魄力让人震撼。在周瑜的鼓舞之下。孙权中也说出了心中所想: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18
其实孙权早已在心中决定要战不要降,只是身边没有足以支持自己的人,《江表传》中对于宴会之后有详细描写。
及会罢之夜,瑜请见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原将军勿虑。”
权抚背曰:
“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19
这段对话,表现出周瑜在对于战事的敌我分析上早已经相当透彻,因此才会有自信说出“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的话,同时也说明孙权本就决议要战,因此已经备好了三万精兵交给周瑜带领,并且亲自在后方备好粮草士兵作为后援,为这场战役打下了基础。至此,两位少年英雄意气相投,定下了与曹操决战的信念,正式揭开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的序幕。
说到赤壁之战,自然就不能只在《三国志》上拘泥,绝大多数人头脑中的赤壁还是由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架构起来的。同时,周瑜的形象发生转变也是正式由演义所奠定的。不过让我们先暂时抛下演义,从历史的角度纵观整场赤壁之战。
前文已经说到,孙权周瑜鲁肃等主战派既然已经拿定主意与曹操决战,自然是要开始为战事作准备,而此时,一个现成的盟友就出现在了身边,那就是才被曹操打败只能引兵南渡的刘备军。鲁肃和刘备等人在当阳相遇,商量之后决定联手抗击曹操,所以刘备派遣手下军师诸葛亮随鲁肃到江东向孙权阐释联合的意图。孙权自然是答应了下来,派遣周瑜程普等带兵连同刘备一起在赤壁抗击曹兵。曹军当时已经开始流行疾病,所以第一次刚交战,曹兵就败走在江北扎营,周瑜等人屯兵江南。周瑜纳黄盖计采取火攻,*20准备艨冲斗舰数十艘满载柴草膏油,由黄盖诈降伺机点火,当时东南风正盛,曹军顷刻烟炎张天,烧死、溺水的曹兵非常多,然后曹操带兵败退到南郡。周瑜刘备联军追击到南郡,曹操将曹仁留下镇守江陵后北归,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到此结束。短短数十句简洁明了的概括了这场名垂青史的战役,但是,《三国演义》并没有甘于如此,却是在这之中衍生出了无数更加名垂青史的故事。
就让我们从时间顺序上来慢慢说这些故事。首先是诸葛亮随鲁肃到了东吴之后就立刻发生的“舌战群儒”。我相信跟随鲁肃的诸葛亮在到达孙吴向孙权阐释联合抗曹意图时,江东以张昭为首的文臣会对是战是降与诸葛亮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但是根据《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的记载,诸葛亮到江东时,孙权已然和周瑜等人定下战意,张昭等人虽然不同意但是意向已决也会尽力后援,所以“舌战”一说已然不能成立,只不过是说明了联合的优势以及双方进行协商排兵布阵的问题。其次是作为赤壁之战的两位实质(xing)的领导者(其实只有周瑜一位),周瑜和诸葛亮的相会,也就是诸葛亮的智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智激周瑜”。《周瑜传》中未见记载,但是在罗贯中笔下确实演义出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周瑜从鄱阳回吴,当天晚上鲁肃就将诸葛亮引荐给周瑜并且打算一同谈论转天面见孙权的说辞。上文已经说到诸葛亮到吴时已经不用再游说,那么这一段必然是虚构出来的,但是不妨来看看。周瑜诓骗诸葛亮说要降,于是诸葛亮引用曹植《铜雀台赋》中的句子: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并且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打算用“二桥”来激周瑜,结果可想而知,周瑜上当了,并且还直接说明要和曹操决一死战,此时的诸葛亮不可谓不高明。但是,建安十三年时,铜雀台还在建设当中没有建成,曹植的《铜雀台赋》自然是不会写出来的,那么在这个故事中再一次使用了时间的提前,只是为给这个完全虚构的故事加上一些可以作证的材料,从而达到抬高诸葛亮的智谋压制周瑜的目的,同时也为了后文各种虚构的故事提供了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按照演义的叙述,周瑜从这一次的会面就开始了对诸葛亮的嫉妒愤恨,才会有了后文在真正开始了战事准备的时候,周瑜的“借刀杀人”和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见面是的事情说完了,那么就要来看看战争准备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周瑜传》中诸葛亮的出场只交代在鲁肃将他引荐给孙权并且定下联盟,之后的任何作战准备均未见交代,所以也可以这样说,诸葛亮的作用只是达到了孙刘联合而已,但是演义中这一段却是千古流传的故事。联合结成之后,诸葛亮留在了孙吴,由于“智激周瑜”一事,周瑜已然怀恨在心,但是还是依旧派遣诸葛瑾去游说诸葛亮为孙吴效力,结果是诸葛瑾差一点被反游说,于是周瑜终于打算除掉诸葛亮,但是又不能破坏联合军,所以想出了利用军法除掉诸葛亮的计谋,于是“草船借箭”由此诞生了。这样出名的故事内容想必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说,诸葛亮安全又完美的完成了十万支箭的任务,更加招来了周瑜的恨意。然后“借刀杀人”随之产生了,周瑜想让诸葛亮去截断曹操的军粮,然后假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再次用智慧使用激将法让周瑜的计谋不攻自破,他编出一段童谣“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意思是说“在路口关隘设陷阱要说鲁子敬最优秀,在江上打水战要说周公瑾最厉害”,一眼看去好像是在夸奖这两个人,但是这句话的画外音却是“鲁肃只能设陷阱,周瑜只会打水战”。对于一个将军来说质疑军事能力这是莫大的羞辱,所以意料之中的周瑜再一次被激怒了,打算自己带兵去劫军粮,然后诸葛亮又让鲁肃传话陈述这场战斗的利弊,终于周瑜再一次输给了诸葛亮。这之后没有了二人的对决,因为要真正专心的对付曹操了。演义中二人的这次对决就到这里,不难看出这两次可以说是周瑜的完败,并且败得没有抵抗之力,足以证明诸葛亮高超的智谋,这就是两件子虚乌有的事情所具有的意义。然而真正的记载,“草船借箭”并不是诸葛亮的,在《三国志》中是孙权因为战船开到了曹操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的一箭之内一面受箭,迫于无奈掉转船身双面受箭以保持平衡,然后在曹军停止射箭之后开回了自己的阵营,并不是出于借箭的意思。而演义的前身《三国志平话》中,实行“草船借箭”的是周瑜,到了演义中,作者把这件事情用在诸葛亮的身上就是为了凸显他的特殊才能,因为在借箭的过程中,必要的条件是满江的大雾,而诸葛亮是自己算出来的,表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本来的主角周瑜和鲁肃完全沦为了陪衬,而且甚至是反面典型。在这两个故事中值得一提的是,鲁肃的存在,周瑜和诸葛亮的对决都并非是亲自对垒,而是通过鲁肃在两人之间周旋,彻底的表现出了演义中对于鲁肃“忠厚长者”的定位,是一位慈祥和善的年长者。其实鲁肃的年纪不过比周瑜大三岁,比诸葛亮大九岁而已,却被演义弄成了“老人家”,当年刚刚跟随周瑜来到孙吴的鲁肃就和孙权进行了一场堪比“隆中对”的“榻上策”*21,其见地精到,对江东审时度势非常到位。史书上记载的鲁肃是英俊高大气质不凡的奇男子,因此才会和周瑜结交,演义的描述单单注重了他的忠厚仁义,有时显得智谋不足,将他的形象片面化了,用意自然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形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其实史书上对于这场战役的描写分别记述在很多篇传之中,但是这中间有一部分却是存在着争议。上文已经说道要专心应对已经来犯的曹操,那么这就进入了真正的战争阶段。首先说演义中唯一一场真正体现周瑜智谋的“群英会”,周瑜借蒋干之手将伪造的蔡瑁、张允的私信带回去给曹操行了“反间计”,然后再次借蒋干把庞统引见给了曹操,出了铁索连环的“连环计”,这两件事,各种记载众说纷纭,名家也多各执一词,一说蒋干到江东时是赤壁之战前两年,一说是后一年,并且蒋干的游说之词尚未开口,周瑜就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和信念*22,所以蒋干回到曹操处只说了“周公瑾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23但是有一点却是演义的虚构,那就是蒋干这个人的形象。蒋干此人容貌伟岸有雄辩之才,用现在的话说也是个不错的人才*24,但是演义中将他的形象变成了一个胆小怯懦獐头鼠目的庸人,才会两次上了周瑜的当。增加了故事的合理(xing),却不免对他有些不公。再有献“连环计”的庞统,是和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虽然演义中使用的借口是遭到了周瑜的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排挤因此入曹营,但是却侧面体现出了周瑜的人格魅力,身负盛名如庞统,心甘情愿的帮助周瑜进行如此危险深入敌阵的任务,足以证明周瑜自己拥有让人为之付出的魅力。既然这两条计策已成,那么下面就应该为火攻做准备了。
火攻是赤壁之战的重头戏,《三国志》只交代了黄盖献计并且诈降点火,但演义却是又描述了更加脍炙人口的故事。周瑜面对曹操大军,思考着如何破敌。这时诸葛亮再次来到吴营,在与周瑜鲁肃的交谈中两人不谋而合的选择使用火攻,然而正值寒冬腊月,江上的西北风只会把熊熊大火吹向自己的阵营,周瑜心急之下病倒了。诸葛亮再次以一种救世主的身份出场,架起了七星坛,做法三日,向天借来了东南风,于是火计成功了,曹操大军被烧得狼狈不堪,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然后周瑜的嫉妒之心再次发作,要丁奉徐盛去七星坛截杀诸葛亮,但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就让赵云搭了小船来救他,自然这次截杀又没成功,周瑜的妒火烧得更旺盛了。若说“草船借箭”“群英会”还是存在争议,那么名垂千古的“借东风”就是完全的虚构了。诸葛亮虽负卧龙之名,但毕竟是人,向天借风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虚构的,所以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但是在这一部分,演义虽然依旧极力突出诸葛亮的智谋,但也算是没有太过压抑孙吴人的贡献。黄盖为了行使诈降计好让一向多疑的曹操相信,与周瑜和演了一出“苦肉计”,并且勇气可嘉的阚泽主动请命去曹营献降书,这一些列的描述都体现出了孙吴为了保卫家园而拥有的献身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段故事中,演义描写了一段历史上有记载的故事,就是关于周瑜程普的不和。*25演义将这一故事挪到了赤壁之战开战前,程普不服周瑜年少,升帐之时不听调令,只派儿子去看周瑜的反应,儿子回来说周瑜军容整齐而且没有责罚程普,后来就自己去请罪,两人冰释前嫌携手抗曹。由此可以看出周瑜自己的(xing)度恢廓大度容人,已经数次折节容忍,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到此,三江口乌林畔的赤壁水战拉上了帷幕,之后便是陆地上的战役,南郡之争。
长江水战的大胜,对于孙刘联军来说是一个契机,因为曹操新败,南郡荆襄等地就可以乘胜追击,当然孙权和刘备都是这样打算的,那么就不免两军的第一指挥者周瑜和诸葛亮的再度交锋。演义中周瑜攻打南郡的过程基本上属于史实,让甘宁袭击夷陵导致曹仁分兵防守,身先士卒攻入城内被流矢射伤,带伤出阵鼓舞士气,曹仁最终撤退。演义中还增加了诈死将曹仁骗出南郡城,成功袭击了南郡,当然胜利果实又让诸葛亮得到,又一次压制了孙吴将诸葛亮抬高,对比出了他的高超智慧。自此拉开了“三气周瑜”的序幕,而这场战役中南郡最终归属刘备,就是所谓的“一气周瑜”。而“二气周瑜”则是发生在刘备去东吴成亲中。演义中,为了将南郡要回来,周瑜向孙权献计用孙小妹来和刘备结亲,趁机将刘备困在江东换南郡,然而诸葛亮用了三个锦囊妙计成功破解了周瑜的计谋,不仅把刘备和孙小妹成功安全的带回了荆州,还击退了周瑜用来追赶刘备的追兵,留下的只有蜀军“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嘲笑之语。扣押刘备的计谋失败了,那么就用借道的借口去直接攻打南郡,最后又被诸葛亮识破了“假途灭虢”之计,只能在失败之后灰暗的回吴,在途中箭伤复发,最终死去。演义中周瑜的故事结束在了这“三气”之中,留下的只有一个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形象。然而这一段历史并不是这样的,这虚构的“三气周瑜”的作用完全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大度容人,而真正的主角成了陪衬。
南郡之战之后,周瑜因为箭伤回吴休养,同时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这就说明南郡当初是孙吴的领地,所以“一气”显然是不存在的了。然而演义中南郡太守是曹操借天子之口封的,目的是激化孙刘矛盾,这就是演义和正史记载的不同之处。然后刘备到孙吴见孙权,周瑜确实曾经向孙权献计将刘备困在东吴,目的不是为了换取南郡,而是因为刘备是江东未来的一个潜在威胁,正史上有这样的描述: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26
并没有类似于要杀掉刘备的记载,只是想要将他困住,好借此时机为江东开拓疆土,也没有说要孙小妹与刘备假成亲,只是想利用刘备半生颠簸没有享乐这一弱点削弱他的战斗意志沉迷于享受,但是这一观点并没有被孙权采纳*27,因此“二气”也没有发生。反倒是当初在战争过后刘备离开孙吴时曾经单独和孙权说过一些离间的话*28,当然孙权并没有相信他。后来因为当时刘璋所在的益州实力很弱,加上有张鲁在外入侵,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周瑜向孙权提出了进取益州的意愿:
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29
孙权同意了周瑜的这一行动,然而在准备之后还未行军到益州,周瑜就在巴丘病卒了。按照史书的描述,周瑜是真的去取益州,并不是打算用“假途灭虢”的计谋打南郡,所以“三气”并且最终“气死”周瑜也就不攻自破了。
周瑜死后,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回吴,因此进取益州的行动也就停滞了。历史上,到东吴为周瑜吊丧的是已经归属刘备帐下的庞统而并非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当时正在专心处理刘备军内部的具体事务并没有离开。如果庞统当年在东吴时是受到周瑜排挤才郁郁不得志,那么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自己的周瑜死了庞统不应该会觉得悲伤,所以也证明了周瑜大度识人,和庞统有着深厚的友谊。但是演义中“卧龙吊孝”一章却是改写的尤为感人精彩,那篇悼词几乎概述了周瑜一生所有的功绩,再加上诸葛亮声泪俱下的演说,在场的所有东吴将领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虽说是虚构的,但却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自此,不论是历史还是演义,周瑜的舞台拉上了帷幕。
纵观历史上有关周瑜的描述以及穿插事件的记载,没有一件事记载了周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xing)格,相反,有关周瑜资质过人年少有为雅量高致的描写着实不少,单纯的说历史可以表述为完美。但是这样完美的一个人,在民间故事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后期加工,直到《三国志平话》,周瑜的反面形象已经基本确立了,而《三国演义》正式奠定了周瑜作为诸葛亮陪衬的地位,这样的形象差别确实很大。也许在人们的心中,太过完美的人就应该有一些小毛病,周瑜自小就出名,年纪轻轻将才尽显,成长之路上就算不是康庄大道也算是荆棘不多,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之后扬名江东,又有一位贤惠美人做妻子,这样的宠儿就应该有着傲视一切目中无人的(xing)格,所以民间传说就将人们的思想增加了进去,最后演变成了大家熟知的周瑜。其实周瑜是骄傲的,他的骄傲表现在了对抗外敌上而不是表现在带领手下和与人结交。早年间和孙策一起荡平江东,后来辅佐孙权巩固基业,然后和曹操对抗与长江之畔,最后掣肘刘备进取益州,都是周瑜骄傲的体现,他的对手都是经验高于自己的年长者,然而他从没怕过,依旧是坚定的完成着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表现骄傲的方式。然而就算演义中所有的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我却不能得出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观点。赤壁之战中涉及到的所有周瑜意图杀害诸葛亮的情节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个人恩怨而是非常正常的出于国家的利益考虑,诸葛亮有才能周瑜是承认的,因此才要诸葛瑾去游说,失败之后周瑜才要下手杀掉他,因为他有才能,留着会给东吴之后的霸业带来相当大的阻碍,并且事实上周瑜的预想确实成为了现实。而最被人们诟病的“既生瑜,何生亮”在我看来不是因为智谋上输给了诸葛亮的嫉妒,而是因为周瑜和诸葛亮分属两个不同的势力,能力上旗鼓相当,但是自己很快就要撒手人寰诸葛亮却还可以为刘备效力多年,带领江东称霸天下的梦想成为了泡影,是一种无奈的悔恨。但是大众的解读并不是全无道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孙吴的地位。后世论及三国,绝大多数以蜀国为尊魏国为辅,因为魏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能力和地位,蜀国有正义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目的和血统,而孙吴只是由一方诸侯成长起来的国家,既没有大统也没有名目,虽然地处最富庶的江东地带,其国祚也最长,但是依旧被人们所遗忘。周瑜穷其一生所效力的是一个被遗忘的不得大统的国家,自然他的功绩也会被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被那些顺应天道的事迹所掩埋。但就算是被人们遗忘,就算是被民间故事所改变,悠悠青史会为他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那烽烟四起的乱世,抱着雄壮的信念而投身在不悔的战争中的少年英雄,他的风度、才华、情义、理想足以傲世三国,他就是千古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的江东美周郎。
注释:
*1《三国演义》第一回开篇引用诗词《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
*2《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陈寿著。
*3公元196年,22岁的周瑜能够看出袁术的器量与日后的发展,并且做出正确的决断,可谓是少年奇才,眼光不浅。同时,当时实力强大的诸侯袁术打算求周瑜为将,也能侧面凸显出周瑜的才能之高。
*4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与人结交乐善好施。周瑜带了百人去找鲁肃借粮,当时鲁肃家中有两囷,指着一囷就给了周瑜,(囷:古代粮食的量词)周瑜认为这是一个奇人,于是和他结交甚欢,才有了后来鲁肃携带父老家眷和周瑜一同归吴,和后来的鲁肃被孙权重用。
*5《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江表传》曰: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孙策的这些话语和行为,充分显示了与周瑜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是对早年周瑜为孙策所作出的事情的肯定,侧面烘托了周瑜超群的才干和非凡的个人魅力。
*6《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这句民谣充分说明了周瑜的儒雅和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才气,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一员将领,同时还具有如此高的音乐修养,可谓是一朵奇葩。
*7《听筝》唐朝,李端。
*8这里的桥公,很多地方传为桥玄,此二人是否为一个人有待商榷。但桥公当时有很好的名声,并且皖城桥家是名门大家,是基本上可以确定的。
*9《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孙策和周瑜的英气与自信,同时又有一种少年特有的气魄和风采。
*10每一次的征战之后,孙策都会让周瑜留下为他镇守重要的后方,足以展现这两个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信任,也体现出周瑜优秀的才干,才会让孙策如此放心的把后方的稳定交给他。
*11周瑜当时是有兵权的,而且带兵回吴郡,所以周瑜对于孙权的态度在当时孙权刚刚接掌东吴的情况之下至关重要。而周瑜到达吴郡之后,首先以君臣之礼对待孙权,这就使年轻的孙权的地位稳妥了下来,从而保证了东吴的稳定和团结,足以证明周瑜的心思缜密细腻同时又顾全大局有情有义的(xing)格。
*12《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裴松之注《江表传》。
*13《江表传》曰: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
*14建安八年,甘宁在黄祖帐下,在与东吴交战时,一箭射死凌操立了大功,却仍然得不到重用,后来投到周瑜帐下,周瑜重用甘宁,得到了一双臂膀,东吴也得到了一员猛将。至于与凌统的杀父恩怨如何化解,并不发生在这个时间,就不再过多细说。
*15孙坚当年就是在与黄祖交战时中伏身亡的,周瑜陪同孙权一起擒获黄祖,也算是为已经过世的孙策了却了报父仇的心愿。
*16《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艨艟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这些活说明当时江东诸将都因为畏惧曹操所谓的百万大军而想要投降。
*17《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
*18《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裴松之注《江表传》曰: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正式坚定了东吴抗击曹操的决心。
*19臣松之以为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闇同,故能共成大勋。是否最早为鲁肃进言尚无定论,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周瑜鲁肃和孙权三人都是主战派,因此在表明心迹之后三人戮力同心奋力抗曹是毫无争议的。
*20《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
*21《三国志 吴书 鲁肃传》: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22《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裴松之注《江表传》:后三日,瑜请幹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23《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裴松之注《江表传》。
*24《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裴松之注《江表传》: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25《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裴松之注《江表传》: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26《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
*27《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28《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裴松之注《江表传》: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馀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29《三国志 吴书 周瑜传》。
参考文献
书籍专著:
1.《三国志》,晋陈寿著,宋裴松之注,岳麓书社,2005年。
2.《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
3.《通鉴纪事本末》第四部,柏杨著,中信出版社,2008年。
4.《细说三国》,黎东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5.《三国人物散论》,方诗铭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6.《正说三国》,卢盛江,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7.《吕著三国史话》,吕思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8.《三国漫话》,沈伯俊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9.《三国史》,马植杰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曾仕强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1.《三国闲谭》,蔡美云、雷勇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
12.《三国人物》,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龚弘著,齐鲁书社,2005年。
13.《千古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话周瑜》,聂小晴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
14.《品三国》,易中天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
15.《三国风云》,童超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
16.《三国魏晋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名将》,刘绥虎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年。
17.《趣说三国人物》,章义和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8.《三国少年英雄记》,逸扬著,金城出版社,2008年。
19.《大都督周瑜》,耿峥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
20.《三国谋将周瑜》,谭景泉著,华艺出版公司,2008年。
21.《周瑜传奇》,窦克林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22.《三国名将周瑜》,夏冬波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
23.《漫说三国》,张国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24.《三国演义在日本》,邱岭、吴芳龄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
25.《三国演义源流研究》,关四平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
[1]巩丽宏:《<重论周瑜>读后》,《文化教育》
[2]高留柱:《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的周瑜——关于婺剧<赤壁周郎>的思考》,《东方艺术》
[3]杨绍华:《论周瑜》,《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4]吴国联:《试论周瑜的才气》,《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5]汪春胜、周玉英:《试论周瑜形象》,《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马瑞芳:《(xing)情中人小周郎——谈<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名著之旅》
[7]淮茗:《这个周郎不正常——<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新说》,《名作欣赏》
[8]吴国联:《周瑜(xing)格的再评价:“小气”还是“大器”》,《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9]朱寅:《新时期中国 ***下载/download/otomedream/ダウンロード*** 周瑜研究综述》,《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10]李国文:《三国周郎赤壁》,《海内与海外 名家随笔》
[11]周远成:《三国周瑜论》,《船山学刊》
[12]王菊芹:《撩开历史的面纱——周瑜历史形象的一种解读》,《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3]周远成:《文韬武略 威名远著——论周瑜的历史形象》,《邯郸师专学报》
++++++++++++++++++++++++++++++++++++++++++++++++++++++++++++++++++++++
估计格式会乱七八糟的,我努力的调过了,请坚持看完的所有亲见谅。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论坛币 +10 |
发帖积分 +6 |
收起
理由
|
赭彦
| + 10 |
+ 6 |
感谢参与活动。很抱歉奖励发迟了,前段时间. |
查看全部评分
|